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,农牧业、采矿业为澳传统产业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澳大利亚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,制造业和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,经济得到持续较快增长,在截止到2013财年的22年中,年均增速实现3.2%。根据澳统计局数据,2012-13财年(当年7月至次年6月,下同)国内生产总值(GDP)达15,254亿澳元,比上年增长2.7%;按季度统计并经季节性调整后,2013年全年GDP增长2.8%。人均GDP达6.9万美元,高于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。澳成为全球经济增长较快的发达国家之一,目前为全球第12大经济体,同时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评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。
澳大利亚政治与社会相对稳定,金融体系规范,是联系西方与亚太市场的重要桥梁,多年来被标准普尔定为3A信用评级。2013年,澳大利亚被IMD竞争力年鉴评为世界第16大最具竞争力的国家,在传统基金会和《华尔街日报》的评比中,澳洲在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中位列183个国家的第3位。
2013年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产业有矿产、建筑、运输、邮递、仓储、批发、零售、娱乐、金融、保险等。2013年澳居民消费一直比较活跃,通货膨胀有所上升,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达2.7%,接近澳储备银行(央行)设定的2-3%通胀区间的上限。
近年来,澳政府财政状况持续恶化。2012-13财年,澳中央财政收入3,602亿澳元,支出3,826亿澳元,收支盈余-225亿澳元;政府财政赤字达到235亿澳元,占GDP的-1.6%。2013年12月底,澳经季节调整后的经常账户余额为-101.4亿澳元,净国际投资头寸(IIP)规模为8,298亿澳元,外债余额8,529亿澳元,国外净资产-231亿澳元。预计2013-14财年预算赤字将扩大到470亿澳元,未来10年内澳将维持财政赤字状态,不会出现盈余,开支受到严格限制。
近年来,澳元呈波动性贬值趋势,2014年初澳元兑美元汇率在1:0.88左右水平。2013年12月,澳就业总人数约1,162.95万人,较上月减少了2.26万人;失业人数72.2万人,增加了8,000人。
澳央行为提振经济,于2013年5、6、8、9月连续四次下调利率,当前央行基准利率为2.5%。低利率提振了消费和房屋市场,消费者信心指数升高,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。2013年澳新房销售量同比增长了14.4%,悉尼、珀斯和墨尔本房价分别上涨了13.8%、8.7%和7.9%。
澳大利亚历届政府均重视经济建设,近年来重点增加了对教育、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的投入,调整税制,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匮乏,努力提高国家的劳动生产率。2009年出台了国家宽带网建设计划,2010年颁布了《港口建设发展计划》和《陆地交通发展计划》,努力解决基础设施不足这一发展瓶颈。2013年9月新的联盟政府上任后,提出了包括促进多元经济增长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、加强农业生产和创新投资、加快推进对外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,陆续推出了包括公路、铁路、机场建设等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,积极推动取消矿产资源税和碳税,使澳经济保持了一定活力。未来若干年,在保持服务业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,预计基础设施建设、农业发展可望成为澳经济新的增长点,在正常情况下,澳经济可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,并继续成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发达国家之一。但业界普遍预测,未来2-3年,澳经济增长率将位于2.5-2.8%的水平,很难重返3%的水平。
(2014年3月整理)